倔脾气的孩子就像是没有缺口的核桃,总是让人无从下手。
他们顽固倔强,坚硬认死理。他们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,一旦决定,谁都拉不回来。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干着急,也不找人帮忙,就杵在那边发脾气。究其原因,实则是认知不灵活,他们喜欢用静止、僵化的方式思考问题,很难思考问题的俩面性,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。
如何提升孩子认知的灵活性呢?
1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
语言是思维的符号。一般用一下几个问题引导孩子?首先引导孩子陈述问题,其次启发孩子,这个问题跟之前做过的另一道题很类似?之前是怎么解决的?最后告诉孩子,眼前的问题跟之前的问题,有不一样的地方,那么,有什么地方是你之前不需要考虑,但是现在要考虑的?
2 教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
平时生活中,用不同方式玩同一款游戏,比如说,玩老鹰抓小鸡,现在反过来,玩小鸡抓老鹰。
做数学题的时候,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题目,用专业术语来说,一题多解。当然,这个方法很牵扯精力,尝试过这个方法的父母,普遍都觉得精疲力竭。建议交给专业老师。
3 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新事物
从小就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,鼓励尝试新鲜事物,激发好奇心,培养多元思维。很多倔脾气的孩子都是来自于一成不变的环境。这点很好理解,固化的环境必然伴随僵化的思维模式。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的先辈总结了八个字: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成立,认知灵活的孩子往往来源于变化丰富的环境,典型的例子就是双语宝宝,他们既有中文环境,又有英文环境,在切换语言的时候,思维频繁换挡,呈现出来就是一个认知灵活的孩子。
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,推荐你看一部电影,《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》,看完之后你就不会焦虑了。故事的主人公性格顽固,脾气倔强,原则坚不可摧,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社区。随着情节的深入,老人背后的温柔,善良,乐于助人一点点被凸显出来。影片最后,正是因为主人公的坚硬,原则,他获得了之前没有但又渴望的友谊和亲情。他的倔脾气在生命的最后,散发了无穷的魅力,让很多人愿意和他待在一起。
看完之后,在思考倔脾气这个问题上面,相信你会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