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控力差是普遍现象。有哪些属于自控力的范围?从发展心理学来看,它包括冲动、磨蹭、坐不住、看到好吃的好玩的,就要吃就要玩。一般来说,3岁到7岁是自控力最差的阶段,同时也是自控力变化最大的阶段。对于父母来说,这个阶段是最煎熬的。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。
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挑战,培养孩子自控力呢?这里有一个大前提,父母要冷静克制,碰到问题不能情绪崩溃。做到这点,需要我们对自控力有正确的认识。孩子的自控力跟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系,不同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。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,也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家孩子。
接下来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先从外部环境入手
1 砍掉诱发条件
父母需要制造学习环境,不在家里吵架,不在家里看电视,不在家里打麻将。
2 建立规律的生活
规划好孩子的时间。什么时候吃饭,什么时候休息,什么时候写作业,什么时候阅读?有明确的计划。对于自控力差的孩子,建议压缩弹性时间。
3 父母的反应
面对哭闹的孩子,以下的反应都是适得其反的。第一种是过度娇惯孩子。只要孩子哭闹,要求就被满足。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,自控力非常差。第二种是镇压孩子的情绪。之前我接待过一个部队家长,他坦诚自己管教方式过于简单粗暴。但凡看到孩子哭闹,他都是六个字镇压,不许哭,憋回去。根据发展心理学,情绪必然伴随孩子成长,反过来,逻辑也成立。成长就是克服情绪的过程。想通过镇压来消灭情绪,就好比想用堵塞来控制洪水,都是不可能的。这种孩子容易走极端。在权威面前,规规矩矩,在外人面前,无法无天。
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呢?首先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,帮助孩子表达情绪。举个例子,孩子就是要玩游戏,“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,你很想玩,对吧?”然后跟他强调规矩,我们说好了的,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。重点是最后要提供给孩子一个替代方案:“你看这样行不行,我们一起做一个思维游戏。”
通过替代方案转移孩子的冲动转移到别的问题上。
以上三个方法都是调整外部环境,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的诱惑。想要培养一个真正自制自律的的孩子,我们还是得帮助孩子培养自控的能力。
1 假装游戏。激发孩子想像,模仿动画片里面的英雄,想像他们会怎么做。假设你是小飞侠,你会怎么办?假设你是蝙蝠侠,你会怎么办?假设你是在守卫城堡,你能安静的坚持多长时间?根据心理学,假装是英雄,孩子就会用英雄的言行举止来要求自己。站在第三方的角度,孩子看待问题,会更理智,跟冷静,也能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2 冷静客观地描述事情。通过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来培养自控力。举个例子,孩子特别喜欢吃零食,怎么办呢?如果有机会的话,让孩子参观一下零食的加工过程,了解事物的组成成分。
这俩个方法都是在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,通过改变孩子的认知来改变孩子的行为。
3 画大饼策略。孩子为什们不能忍受现在的诱惑?因为他不知道未来有哪些优势,所有也就克服不了现在的情绪。举个例子,孩子不愿意写完作业看电视?我们需要告诉孩子,写完作业看电视有什么优势?节目更精彩,可以看更长的时间。放大未来的优势,让孩子忍受现在的现状。同理,孩子喜欢睡懒觉怎么办?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早起能得到什么?更美味地早餐,更多的游戏时间,我们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积分,用积分换礼品呢的形式来鼓励孩子早起。
这个方法是在转移孩子情绪,通过唤起美好的情绪来改变孩子的行为。
作为家长,结合孩子现状,到底是要解决情绪端的问题,还是认知端的问题?哪个因素在真正决定孩子的行为走向?
培养孩子自控力,从改变父母认知开始。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更多耐心,更多的时间。